每一個宗教都有他獨立的宇宙觀和生命觀,和五個獨立的條件:教義、神秘、經典、儀式、倫理,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文化體系,在人類社會上生根茁壯,為了有效的推展精神文明,為人類更大福祉,因此須要透過一個健全而有制度的組織,有計劃的主導運作,這個組織就是教會創造。
道教是我國固有宗教,是華夏古宗教之繼承者,長期以來,曾經伴著我們的祖先走過歷史長河,迄今依然。道教不但有精微的教義、合情的倫理、完備的經典,
更有莊嚴肅穆的儀式。基本上道教儀式可分經儀、教儀和法儀三種,經儀亦即通常之誦經拜懺,重在去意凝神,萬緣離心,正心誠意在神前誦演經文,須知知止方明
造化,誠意始覺妙音,故誦經有守真悟明之妙,代天宣化之功。
教儀旨在對神崇拜和頌揚,故重讚頌和禮樂,因此演教時多無經懺之誦禮。至法儀則針對特定目的由高功運神行法,可奪天地之造化,拯眾生於無邊。但不論演
經演教或演法,其重點厥在程序問題。通常道教教儀之進行,在程序上皆有祝香,祈盟、啟頌、拜誥、進爵、獻供、入意、禮願等過程,而在文表上亦含謝罪、頌
揚、祈恩之意,道教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,由儀式即可窺見。中華民族是一個重倫理,講報本的民族,故曰道有三本:天地者生之本也;君師者治之本也;祖宗者類
之本也的說法,為了報此三本,而形成了許多崇德報本的思想及祭祀的宗教活動。古代天子以封禪郊祀以彰天地之德,「封」及「郊」就是敬天,「禪」及「祀」則
是祭地,都是非常隆重的大典。
道教是我國唯一固有的宗教,一方面以道家的思想及經典為基礎,一方面也沿襲了古制祭法,而加以分類變化,其儀式因事而異,統稱科醮或「齋醮」,「醮」
就是「郊天」之郊,是敬天酬神祈禳乞福科典,而「齋」則是度亡超薦的幽法。杜廣成先生刪定散壇醮儀:以牲牷血食稱祭,蔬果精珍稱醮。醮就是祭的別稱,是傳
統的道教儀式,河圖經品三洞之中,計有四十二等,咸以太上為主,次以北斗為宗,但能禮備樂周,心誠丹罄,必能除患降善,醮祭重禮儀,不尚縻費,唯誠為貴。
一般醮典多稱「金籙道場」,而齋科則稱「玉籙道場」或「黃籙道場」,因為啟建道場必須「請籙」。「籙」是神的秘籍,記錄天曹各官屬吏的名諱及各種函牒
文憑。道教所行之宗教儀式可上溯至上古時之明堂制度,明堂始自黃帝,後世因襲其制,古時祭祀上帝、祖先,或朝諸侯、敬老尊賢,一切重大典禮必在明堂舉行,
故明堂是古代政教合一之所在。依據唐六典規定道教醮祭有七:一者金籙道場,為天子之醮,旨在調和陰陽,防止災害並祈求帝王福壽。二者黃籙道場,旨在拯救一
切先祖。三者明真齋,專為拯救道士先祖。四者八節齋,於八節之日祭神求仙。五者三元齋,於三元之日懺悔罪過。六者塗炭齋,旨在拯救一切急難者。七者自然
齋,旨在祈求眾生之福。且科儀嚴謹,禮樂和諧,古來皆有法度。例如法儀上壇之先,首設九職:高功、都講、監齋、知磬、知鐘、侍經、伺香、表白、伺懺。在師
壇稟師請法,再由巽門入戶,右足先左足隨,高功鳴天鐘以應三十六天,於洞案三進香,叩齒擊動天門,旨在上正神罡,外伏魔靈,內集神真,然後嚥液九過,繼而
發爐朝真,依序演法。道者須受完整道教教育,並有高度道教修養,累積豐富道教經驗,並經傳度,授職,領有法籙之資深道士,做到道德內充,威儀外備,才能擔
任高功之職,故古代道士其名貴者在此。道教的儀軌亦稱科儀,每一個醮典或齋會都包括了若干種科儀及經懺,最常見的科儀如升燈揚幡、玉壇發奏、啟師請神、開
光點眼、宿啟、捲簾、分燈、進表、朝斗、朝科及開路、沐浴、破獄、遊詣、祭橋、施慣*等等不勝枚舉。而醮科亦有清、瘟、水、火、土等的區別,分門別類均有
定製,俗稱之三朝醮、五朝醮則係指舉行朝科次數之謂,朝即朝禮之意,科目也很多,但仍以早朝三清、午朝玉帝、晚朝青玄為主體,亦有早朝普化晚朝天師的,係
以醮會範圍而異的。道教以醮會為主要教典,其目的在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,因此設醮咸被視為大事。依據古制建醮設壇尚有「醮分三階;壇分九等」的規定,不可
任意僭越;上階三等為國君所設,上階上等醮稱為普天大醮,壇稱順天國興壇,設三千六百星辰聖位,行科四十九晝夜。上階中等醮稱周天大醮,壇稱延祚保生壇,
設二千四百星辰聖位,行科三十晝夜。上階下等醮稱羅天大醮,壇稱祈穀福時壇,設一千二百星辰聖位,行科十二晝夜。二階三等為文武公卿群僚所設,二階上等醮
稱通天大醮,壇稱黃籙延生壇,設六百四十星辰聖位,行科九晝夜。二階中等醮稱祈天大醮,壇稱黃籙臻慶壇,設四百九十星辰聖位,行科七晝夜。二階下等醮稱保
禳大醮,壇稱黃籙卻邪壇,設星辰聖位三百六十,行科五晝夜。三階三等為鄉宦士庶所設;三階上等醮稱延壽醮,壇稱贖命壇,設二百四十二星辰聖位,行科三晝
夜。三階中等醮稱降裕醮,壇稱集福壇,設一百二十四星辰聖位,行科三晝夜。三階下等醮稱保護醮,壇稱卻災壇,設八十一星辰聖位,行科一晝夜。由此可知道教
建醮制度之嚴謹,及主持高功(大法師)之道行都不可能一蹴而成的。另者煉度的齋法亦分為以下五 :玉震 (度人)、鐵 (度鬼)、水 (度水亡)、火
(度火死)、血
(度凶喪)。不論齋儀或醮典,以其範圍而配置科儀及經懺,均有定製,大凡建醮修齋,為求完美圓隆,多有開誦「道品經」、「霞品經」及「桂品經」以求其完
整,道品為神霄真言,霞品是紫府秘笈,而桂品則係文昌規範,另在文書上又至為講究,不但有上行下行的分別,還有榜、表、疏、悃、函、牒、劄、引、等等種
類,都是其他宗教所欠缺的,一時也無法詳盡的介紹。建醮期間應該全面齋戒,所以又有「封山禁海」的規定,也就是禁止漁獵的意思,至於對神的供品,僅須四喜
五果及四供 、六供 、七供 或十供 ,絕不主張殺豬宰牛的,四喜就是「茶、酒、麵、飯」,四供
就是香、花、水、燭,以香代表「無為」,花代表「自然」,水代表「清淨」,燭代表「順化」,以表達「清淨無為自然順化」的道教基本教義,七供
即是香、花、燈、荼、果、食、樂。十供
就是香、花、燈、荼、果、茶、食、寶、珠、衣,而不以「血食」敬神的。諺以「和尚不拜斗,道士無焰口」為道佛二教在儀式上之基本差異,向為二教教徒所遵
守,近年似已漸趨混用,且日益嚴重,此種不負宗教責任之態度,欺神欺人是不足為法的。
若遇神誕或廟慶,亦有個別的慶賀祝聖科儀,不但有莊嚴的儀禮,亦有飄逸動聽的讚曲,可惜現時台灣道教宮、觀、院、堂之常住道眾,除習靜煉養、宏法利生
外,每日早晚,都有早課及晚課的儀式,的道廟之中,難能見到傳統的儀軌,深值道教徒的猛省。僅就道教儀式一項而言,絕對是高度制度化的,也完全是民族文化
的精髓,是非常值得探討和研究的。
在宗教行為上,儀式分為祈禱及祭祀二類,就祈禱目的而言,又有崇拜、頌揚、求恕、感恩諸項,藉儀式之進行而致其宗教功果。中華民族是一個重倫理講報本
的民族,故在道教儀式中,咸以崇德報本感恩祈願為主,在科儀程序上,含有懺悔、祈盟、頌揚、獻供、入意、禮願等內容,在儀式實踐中,則分為齋醮及祭祀二
種,齋醮是道教的制式教儀,醮是敬天的儀禮,齋是度亡的幽法,齋醮分類細膩、項目繁多,難以備述,前段已作簡略介紹。祭祀則是我國上古的宗教行為,於封禪
郊祀時用之,祭祀要件先須齋戒,所謂「齋戒沐浴以事上帝
」即指此,另則即所謂煙祀也。必備犧牲、祭品、酒醴及圭璧幣帛、祭畢藉「燔燎」之一縷輕煙,將此赤忱上達天庭,即所謂煙祀也。其犧牲又分全牛、全羊、全豬
之太牢之祭及全羊全豬之少牢之祭,祭品則採農作物,醴酒係祭祀要件,所謂三獻即三奠酒也,獻圭璧係崇隆神之地位及權威,以及尊貴無染,幣帛則類同獻財,或
曰「用幣於社」即今民間金紙之起源也。
過去列入官祀之廟,如關帝廟、媽祖廟等,往往沿用此法,但道觀則不用之,蓋因道教禁殺,不得宰殺牲畜,廣成先生杜光庭刪定散壇醮儀說:「牲牷血食稱
祭,蔬果精珍稱醮」,是知醮是祭的別稱,但忌殺生,臺灣道廟眾多,除醮會延請道士執掌外,年例祭典採三獻禮者眾,第以過程不一,且多不明含義,實失恭敬之
意,為求儀注劃一,並能節省時間,復能盡其禮數,特為調整,爰列其要點並說明之:
一、道廟祭禮不同於祭孔,蓋以孔廟每年僅有春秋二祭,平日並無香火,故祭之始須啟扉迎神,祭畢須送神合扉,但道廟係宗教上建築物,終年香火鼎盛,信徒絡繹
不絕,神恆在焉,豈須迎神,更不可將神送走,是以道廟之祭不可有「啟扉迎神」及「送神合扉」之程序,當前道廟有「接駕」「送駕」之舉全屬非是。
二、道教崇尚自然,藉鐘鼓聲數及輕重徐疾以象徵天象變化,除宮觀之晨鐘暮鼓另有敲擊之法外,在祭祀時常用卅六鐘七十二鼓以示隆重,七二、三六之數是曰「風
調雨順」也,亦即國有明君,中悉清官,下皆良民,世界無有歹人,因而全無壞事,如此聖王之世,天必降瑞,是則五日一風十日一雨,年有七十二風三十六雨,此
即風調雨順也,陰陽交泰天人和諧,則自然國泰民安,故道廟有事,亦必以此為禱,並於祭祀中行之,除另以文字表達外,亦以鐘鼓之數以象聖世。
三、 道教不尚血食之祭,故廟祀祭品亦以下列各物為準:
【一】香:無為也 【七】玉圭(用畢收藏永可使用)
【二】花:自然也 【八】玉璧(用畢收藏)
【三】燭(火):順化也 【九】天金(幣也)
【四】荼(水):清淨也道教以「清靜無為自然順化」為基本教義,道教禮神採用「香花水燭」四供養,即係象徵其基本理念及精神。 【十】束帛(以五色紙捲代用)
【五】果:水果五、乾果五(天有五緯、地有五嶽、數有五行、人有五臟,一為數之根、九為數之尊,五為戊己土,又為中數故取其中) 【十一】壽桃
【六】齋:齋筵六味、大順之數 【十二】壽麵
祭品十二項分三階段陳獻,每次四種以象四時如意、三次成禮以為三獻。
四、一般三獻禮以三奠酒為準,我國有「無酒不成禮」的俗諺,不論是道士的齋醮或是家族之祭祖都有奠酒之過程,天師道創建之初,主持教典之道長,稱曰「祭酒」,是知禮神亦須酒醴,故道廟三獻中,應有「獻爵」之程序。初獻中爵,亞獻左爵,三獻右爵。
五、臺灣道廟最多,但廟會祭典多不養亦多不深究其含意,致有不倫不類者,即祭祖亦然。事神祭祀,唯有合理方能符禮,凡我同道,豈可不慎。為此爰將道教教儀及祭祀合為祝聖三獻科儀,作為統一道教科儀之首要工作,深盼各大宮廟樂予採用,共同為振興道教文化做出必要貢獻。
茲將道廟三獻大典程序列後以供參考:
道廟三獻大典程序 ----通贊(司儀)就位司禮。禮生排班
一、 大典開始
二、 奏樂
三、 執事者各司其職(獻禮生就龍虎位、鍍鼓土、正副引各就其位)
四、 主獻者、分獻者詣盥洗處(正副引前導、主分沐手、副引進巾)
五、 主獻者、分獻者、陪獻者各就其位(正副引導至殿外向內排班肅立)
六、 樂止
七、 鐘鼓交鳴(一鐘二鼓計卅六遍。祈五日一風十日一雨,風調雨順之意也)
八、 長官上香(正副引導由青龍(入相)至內殿正案前,青龍生傳香,舉畢白虎生接香,行三鞠躬禮,導由白(出將)回席,無長官上香者,由主獻者上香,入殿出殿同,行三跪九叩禮。)
九、 行初獻禮(樂作、正副引導主獻、分獻、陪獻由青龍入內殿、主獻在中案、分獻在左右案、陪在後,均肅立、獻中爵、龍虎生各司其職、畢、獻供養)。
【一】獻香(檀爐,無為也) 【三】獻燭(順化也)
【二】獻花(花盤,自然也) 【四】獻荼(淨水一盂清淨也)
十、 行三跪九叩禮(司禮唱數禮畢「樂止」,正副引導由白虎邊至殿外復位)
十一、 行亞獻禮(樂作、儀同初獻、獻左爵、繼進供養)
【一】獻果(乾果五、水果五舉一色舉進) 【三】獻圭
【二】獻齋(六齋取一味舉進) 【四】獻璧
十二、行三跪九叩禮(儀同初獻,禮畢「樂止」復位)
十三、行終獻禮(樂作、儀如前,獻右爵、繼進供養)
【一】獻幣(天金一封) 【三】獻桃(壽桃成對大年無極也)
【二】獻帛(五色束帛) 【四】獻麵(麵線一束天命不忽也)
十四、 行三跪九叩禮(儀如前式、禮畢「樂止」)
十五、 宣讀表文(讀文者跪、主獻以次均俯伏)
十六、 燔燎(司表者捧表、司帛者捧幣帛赴金亭化焚、主獻、分獻、陪獻詣廟門口望燎、三鞠躬、復位再拜)
十七、 飲福納祥(主、分、陪獻人,酌飲備妥之「福圓茶」)
十八、 禮成(鳴炮百響)